去年九月從紐約回台灣以後,就持續投入在兒童藝術創作的教育中,不管是在私人機構當藝術老師,還是擔任多位小朋友的家教老師,始終秉持著「創作過程沒有對錯,最後都是一件鼓舞人心的作品」的理念去教孩子們,而今天就以「玩藝術」為起點,帶父母們一起看看孩子在創作時的視角與體驗吧!
這篇文章會和你分享孩子玩藝術的撇步:
▲ 如何「傾聽」與看待孩子的創作
▲ 玩藝術對孩子的「好處與重要性」
▲ 「該如何玩藝術」的課程經驗分享

藝術創作≠製造漂亮圖畫
赫威.托雷藝術家說:「透過直覺和內在本能來創作,它能夠使每個小小藝術家嘗試新的、意想不到的事情」。每當孩子在上完藝術創作課時,成人很容易注意到的是最後成品的好壞,而不是中間的創作過程。藝術創作是一種思考方式,而孩子們其實是天生的藝術家,他們擁有與生俱來的繪畫能力,因此怎麼應用並讓他們盡情發揮,是創作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事情。

藝術創作不是以「製造漂亮圖畫」為目的去限制小朋友的想像,相反的,是去思考如何為他們創造自由創作的空間與氛圍。在孩子創作過程中,老師或是成人不給予批評或指正,將觀察事物的雙眼交還給孩子們,讓他們自己去解讀、探索媒材的質地與相互碰撞的樂趣。
傾聽孩子的作品,感受他們的心情
這時你心中可能會有疑問,那如果不能聚焦在成品的話,父母應該要如何去了解孩子的創作過程呢?其實,5 歲到 6 歲是孩子想像力發展的高峰期,成人們可以透過「開放式問題」去了解,並聽他們畫裡的故事和關係,同時也可以了解孩子的心情與嗜好。


印象深刻的是在家教課堂上,5歲的妹妹宸宸,雙手和臉上都沾滿粉筆的粉末,一邊興奮地和我說:「我很喜歡樹,但我會用自己的想像力來畫。」,接著,我們聊了關於樹的想像與四季的樣貌。當她畫完樹後,再塗抹綠色草地的時候,她驚訝的和我說:「我原本沒有想畫人,但這裡好像有個人在我的畫裡耶!」。
身為引導者角色的我,總是在孩子創作的過程中,看見他們「觀看世界」的方式,除了畫中那些抽象與具象的圖像外,他們創作時的肢體語言與情緒變化,也能反映出他們的感受。
實驗性與好玩,是藝術創作的第一步
在設計教案的時候,我相信如果連我自己都不覺得這堂課有好玩與實驗性的空間時,那孩子又怎麼會投入在藝術創作裡呢?
在我所接觸到的美國兒童教育中,很注重培養孩子自發性地探索能力與實驗的精神。常常在一堂藝術創作課裡,老師總是要準備滿桌的媒材讓孩子可以從中去玩與摸索,最後他們帶回家的可能只是一團黏搭搭的棉花糖與牙籤,甚至有時候根本什麼東西也沒有。但其實棉花糖與牙籤是讓孩子學著去搭建立體的結構,就像蓋房子ㄧ樣,如果倒了那就再重來一次。


在某一堂家教課上,5歲的妹妹Amber 雙手塗滿著顏料說:「我要變成綠人了,好好玩喔!」,而7歲的哥哥Asher 則是好奇的問我:「老師,粉筆的粉加在黑色的墨汁上會變成什麼啊?」。我常會笑著說我也不知道,你可以試試看啊!然後你就會看到眼前的孩子勇於嘗試,在過程中不急著索取標準答案。
除了以活潑、不設限的方式,激發出孩子創作的熱情,培養藝術美感外,在創作時的「肢體」也可以有無限可能性,我會嘗試讓孩子趴在地上創作,或是站著畫畫,讓肢體不會被椅子給約束著,當然畫布本身也不會被桌子的大小給侷限住。當身體自然而舒適時,內心也隨著畫布抒展開來了。
引導孩子對周遭事物的觀察力
藝術創作課程中,除了讓孩子自由的創作以外,培養他們「對事物的觀察力與認識」也很重要。我通常會透過繪本、影像等方式,打開他們對於週遭事物的興趣,從認識樹木的生長、航海的故事等,讓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。
在其中的一堂課裡,我讓孩子們用烤盤的背面塗上顏料後,用紙張印出各種圓形,學習圖型的色彩變化與印刷的方式,還記得5歲的妹妹Amber 每做完一個,就會開心的和我分享說:「這個圓形好像地球喔!那個好像一隻鳥。」這時在一旁年紀比較大的哥哥Asher,就會開始和我聊九大行星與宇宙的故事,彷彿他剛做出來的所有圓形都是星際中的一部分。

父母眼中的海與孩子眼中的海絕對是不一樣的。或許我們都對海深深著迷,就像《喬納斯與海》裡的 2歲小男孩喬納斯,因為第一次看見了無邊無際的大海,就開心地跳下海和魚兒游泳,但媽媽發現後卻告訴他:「你屬於陸地,不屬於海邊。」,雖然長大後的他不斷受挫,卻從來不曾放棄夢想。而就在他成為一個年邁的 80歲老爺爺時,他終於帶著滿意的笑容,實現了2歲時永遠的夢想 —— 永遠住在海裡。
孩子小時候所經歷的那些悸動,在長大後都會成為他們的養分,持續灌溉著他們,而你是否還記得小時候踏浪時海水冰涼的溫度與心情呢?

玩藝術對小孩的3大好處
當孩子在玩藝術時,學的絕對不僅僅是藝術而已。如果將藝術創作看成只是一項考試不會考的術科,或是覺得孩子念書都時間不夠了,究竟為何還要玩藝術呢?我們來了解一下,玩藝術究竟可以對成長中的孩子帶來「哪些益處」呢?
- 激發創造力:在玩藝術的過程中,孩子會產生新的思維與不同觀看事物的方式,用雙手雙腳去創造心中所想像的圖像與畫面。在科技變化快速的時代裡,「創造性思維」就顯得格外可貴與重要,而這其實是需要一系列的「心智習慣」養成,比如好問、愛想像等,所以不妨就讓孩子從玩藝術開始吧!
- 訓練解決問題的能力:藝術是種可以藉由自我發揮、選擇的創作過程,在孩子探索不同媒材的時候,教育工作者應該扮演「引導的角色」。讓孩子可以自行面對問題,透過手中現有的物件去培養解決的能力,再從旁觀察並鼓勵他們。畢竟沒有試錯,就沒有創新。這樣反覆持續的過程裡,除了能讓孩子對不確定性感到更加自在,也能讓他們保持活潑的思考方式。
- 培養表達力與自信心:除了語言文字,人類的表達方式還有很多,讓孩子從小可以練習透過肢體動作、色彩、圖像或聲音去表達自己的情緒,並從中獲得他人的理解與肯定。這些表達方式在孩子的身心發展中,都能增強他們的「自信心」與「表達自我」的能力。


如果你喜歡無憂室的教學理念與課程設計,也想讓孩子體驗充滿實驗性與開心的創作過程,激發孩子的想像力與創造力。無憂室的「家教課程服務」,目前有接台北市地區的兒童藝術創作課,歡迎試上並寄信詢問細節,***疫情防疫期間全程會佩戴口罩,並用酒精消毒使用的媒材與畫具,讓孩子可以安心的盡情創作。
寄信至 無憂室,可依孩子的需求與興趣量身打造,由本人接洽討論細節。

1 comment
不好意思想請問一下20歲能上這種兒童藝術課嗎?
因為我真的很想學這種慢慢培養打開感覺的 不想上那種成人的畫畫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