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我成為兒童藝術教育家:紐約的教學經歷分享

how-i-became-a-children-art-teacher-in-nyc
想知道紐約兒童藝術教育的樣貌,以及如何應用 Porcess Art,讓孩子能在藝術空間裡實驗不同材料的可能性嗎?藝術非高不可攀的東西,而是你家裡隨處可見的物品皆可成為藝術,讓我們一起來自由地探索藝術的各種形式吧!你也可以透過這些方法,成為啟發自己與小孩的創意家喔!

「我是如何成為現在的我呢?是因為小時候誰的啟發嗎?還是我天生就對這個有興趣呢?」

當我們長大後,是否都曾問過自己這些問題呢?相信我,成為一名藝術家,並不是我從小的志向,翻開我國小的筆記本,裡面有寫了當作家、開廣播節目、歌手等等,就是沒有要成為藝術家,更沒有兒童藝術教育家。但究竟是什麼啟發了今天的我呢?在紐約的這兩年藝術研究所教育裡,為何啟發我的不是學術淵博的教授們,而是幼稚園的小朋友?!

今天我想來聊聊扭轉人生的藝術教育觀念,以及「啟發式教育」究竟在美國是如何實行的?別再說「如果我從小就可以有這樣的老師啟發我、如果我有這樣的爸媽教育我該有多好」,你也可以透過這些方法成為啟發自己與小孩的創意家!

當我成為兒童藝術教育家:紐約的教學經歷分享

這篇文章會告訴你藝術教育的樣貌:

▲ 成為兒童藝術教育家的過程

▲ 什麼是「瑞吉歐教育法」與「Process Art 的重要性」

▲ 孩子能從中學會什麼

▲ 如何輕鬆帶你的小孩做 Process Art

準備好了嗎?後面的內容絕對會改變你對藝術教育的認知。藝術非高不可攀的東西,而是你家裡隨處可見的物品皆可成為藝術,讓我們一起來自由地探索藝術的各種形式吧!

“It took me four years to paint like Raphael, but a lifetime to paint like a child.”

– Pablo Picasso
從什麼時候開始,我們總是說:「我不會畫畫。」

雖然我現在是一名藝術家,但回過頭來觀察我的藝術學習路程,最印象深刻的不是課後去上了什麼蠟筆畫畫課、素描寫生課、學校的畫畫比賽得了什麼名次,而是趴在家中的地上,玩了好幾天的紅色畫筆與巧拼,一直重新反覆的堆疊與塗鴉,玩得不亦樂乎。你是否也記得當你拿到最喜歡的玩具時,那種熱愛與忘記時間的興致呢?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玩樂的同時能不斷的被訓練,因為沒有任何的規則限制,我們的想像力能夠不停地發揮出來。

一歲多的我坐在地上畫畫

然而,從什麼時候開始,我們拿起畫筆竟畫不出任何滿意的畫作。「我不會畫畫」成為了我的口頭禪。從國中、高中到大學,創意的想法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愈來愈少,當升學的壓力充斥著每一天ˇ與許多的社會的框架,創意的思維也逐漸流失。究竟是因為我們的興趣志向改變了呢?還是我們找不回小時候對事物的熱情了?

不只是同年齡的朋友們,我也很常聽到家長們說:「雖然孩子們很會畫畫,但我不會,我也不知道要怎麼教,是不是就送去補習班好了」,或是「當藝術家又不能當飯吃,還不如找一點送去先修班,以免落後其他班上的同學」。但事實上——我們都是藝術家,我們的人生都是從一張白紙開始的。

我們會去探索生活、透過各種方法表達自我,並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難題。創意,是我們人生最重要的資產,實現創意的方式有千百種形式,問問自己:「你熱愛烹煮美食嗎?喜歡園藝嗎?」。

藝術創作是有趣的、好玩的,讓我們接著來看看我是如何在創作中找尋靈感的身影?

從行為表演藝術家到兒童藝術教育家

一直以來,我的藝術創作主題都是以家庭關係、治療與性別議題為主。當我離開台灣時,剛好面臨藝術創作的瓶頸,不管是繪畫、錄像或是裝置,都有其媒材的侷限性。我希望作品是能與觀眾一起探索這個親密且日常的議題,並產生當下的對話性。所以到紐約後,作品大多都是以「行為表演」的表現方式呈現,任何物件、地點、文字、自我與觀看者的身體,都可以成為創作的元素。也就是說,從紐約的高線公園 High Line Park 到系館的廁所,都是我表演的場所。

當我成為兒童藝術教育家:紐約的教學經歷分享
在工作室展出創意練習的過程

在行為表演中有一個很好的創意練習方式:我們列出了多個物件與地點的一張清單,然後每一天共同訂出一個規則(例如:只能使用兩個清單上的物件再加一個地點,然後隨機選出清單上的項目),接著,我們會嘗試用身體去探索這些物品與我們的關係,並在指定的地點拍一支影片,和對方分享。

透過有限的材料與自由的探索,常常能發生意想不到的互動,比如:嘗試坐在筷子上、兩人拿著香菇在系館的廚房裡玩等等。當我們在玩藝術時,一切的不可能都化成為可能,彷彿回到小時候拿著巧拼與畫筆的自己,趴在地上盡情地把玩手上的物品。

行為藝術的力量來自於它的即時性。就如紐約行為藝術雙年展(Performa)創辦人蘿絲李.戈柏(RoseLee Goldberg)所言:「還有什麼比『我就站在你面前,快來看我』更吸引人注意?」身體作為媒介站上舞台,行為藝術已被視為探索自身與他人關係、性別和種族議題的有用途徑。

安景輝、潔西卡.瑟拉思 Jessica Cerasi

在創作的過程中,我逐漸了解到家庭觀念與文化教育有非常深厚的關係(參考:童年人類學史),也因此對於美國的藝術教育深感興趣。從小就在家教三胞胎妹妹才藝表演的我,畢業後,決定從美國的兒童教育去了解公立小學與幼稚園的教育方法,意外接觸到 Reggio Emilia(瑞吉歐教育法)Process Art(過程藝術)。在紐約,這兩種教學方法成了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環。

究竟什麼是 Reggio Emilia(瑞吉歐教育法)呢?

瑞吉歐教育法取名於義大利一個美麗的小城市—瑞吉歐・艾蜜莉亞 (Reggio Emilia),其最大特色是相信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,他們有其獨特表達自己方式,強調尊重他們的個別特質,並由他們擔任學習主導。  瑞吉歐教學法已發展超過 50 年,在歐洲長久以來被表彰為革新優秀幼兒教育,美國以及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視為參考資源與激發靈感的來源,更曾被美國《Newsweek》雜誌評為「全球十大最佳學前教育之一」。

瑞吉歐教育深信每一個孩子都充滿潛能、才華,具有能力擔任「自我成長過程」的主角,關鍵在於成人有沒有給予機會他們發揮,令他們得到最佳發展。羅里斯・馬拉古齊曾經說過:

“孩子的一百種語言” 這首美麗的詩是由瑞吉歐教學法創辦人羅里斯・馬拉古齊(Loris Malaguzzi) 所寫,詩的內容充分表達「幻想」和「遊戲」對於幼兒早期學習是非常重要。現今幼兒過早接受制度化的學習,他們天賦的好奇心和學習動力往往被扼殺,而瑞吉歐教學法的理念正是保護幼兒這珍貴的學習本能。

Loris Malaguzzi

在此教育法中,強調玩樂是幼兒成長的 「食糧」, 所以提供幼兒有意義玩樂的機會是非常重要的,並且能同時讓家長體驗孩子在玩樂過程中的成長及發展。舉例來說:

若這週的主題是「認識光」,老師會透過讀本或是遊戲的方式先問小朋友:「什麼是光?」「在什麼情況下會有光的存在(會帶去戶外走走)?」接著,老師會設多個遊戲站,讓小朋友可以自由地在不同的站點探索那些與光相關的玩具、場景,而老師則會在旁邊引導、丟出問題,引發小朋友去思考。

在藝術學習裡,有一個教學法也非常注重過程的探索與啟發性,這個方法也是我後來在工作中一直使用的方法與技巧,叫做——Process Art(過程藝術)

如何將 process art(過程藝術)應用在兒童教育?

Process Art 指「藝術創作的過程」成為題材本身的藝術風格,盛行於 60 年代晚期。風格特徵在於將「創作中的時間、變化與偶然發生的意外」納入作品,這些元素除了能用來紀錄創作過程,同時也成為作品的一部分。 

這個方法後來被大量地應用在兒童的教育裡,Process Art 強調孩童在創作過程中的體驗,注重的不是完美的結果,而是創作的過程。也就是說,Process Art 的作品沒有明確的終點,而是開放式的結果。例如:小朋友可以選擇何時結束作品,或在兩天後回來繼續完成作品。孩童不需要按既定的規則,或運用特別技巧去創作,相反的,孩子能全權的主導一切,任他們自由的探索藝術。

如何判定這個活動是不是 Process Art ?

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問自己下列這兩個問題,如果答案有「是」的話,就不是Process Art囉!

● 當小孩們做出來的成品不是我想像中的樣子時,我是否會感到沮喪呢?

● 是否對於最終的成品已經有明確的期待與想像呢?

當我成為兒童藝術教育家: 紐約的教學經歷分享

在 Process Art 的創作過程中應該是毫無壓力的,因為沒有什麼是完美的藝術作品。孩童要可以自由地創作、使用與探索材料,並且勇於表達自己的感受。這個教學方法非常適合年紀小的孩子,能在藝術空間裡實驗不同材料的可能性。當孩子們在創作時,他們是自己去決定「如何使用材料?」「什麼時候完成作品?」所以作品能透露出他們的情感與思緒,進而促進他們產生原創性的思維。

為何 Process art 對孩子成長如此重要? 孩子能從中學會什麼?
process art 對孩子成長如此重要

除了訓練他們創意思考的能力,還可以透過操作各種材料訓練小朋友的肌肉運動、手眼協調、語言表達、講故事技巧、與人合作、探索與觀察、解決問題的能力。同時,培養他們對顏色與形狀、空間的敏感度。當然,最重要的是——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,孩子們是開心的學習、摸索,而每一個步驟都是他們自己決定的。

輕鬆帶小孩們一起做 process art

如果是 Process Art 的初學者,剛開始帶活動時可以慢慢來,不需要設計非常複雜的活動,只需要擁有幾項原則。首先就是開放式的活動,將重點放在「如何」創作,而不是希望作品如何呈現。準備的材料可以從簡單的畫具開始,例如:蠟筆、鉛筆、麥克筆與水彩等,以你和孩子們熟悉的工具為主。

當我成為兒童藝術教育家-紐約的教學經歷分享

如果是爸媽想讓孩子從小就能在家做 Process Art 的話,別擔心,你不需要教授他們任何的專業知識,因為 Proces Art 的精髓就是讓小孩去探索。重要的是幫小孩創造一個藝術房間或角落,讓他們可以自由地在裡面創作,不需要擔心會把地板弄髒等

對小孩而言,還有哪裡比這個更能自由表達自己的空間呢?Process Art 並不是讓小孩在未來都成為藝術家,而是提供他們一個機會去接觸藝術與美感。且在創作的過程中,孩子會觀察、分析與實驗,不管從事哪個領域,這些在未來的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。

這篇文章介紹了 Process Art 的概念,而詳細如何執行的內容,請點以下的延伸閱讀文章!在 Art Room – Children’s Art 裡,我也會分享許多可以輕鬆上手的 Process Art 工作坊喔!我們一起教育出未來的創意思想家們,讓他們去探索這個世界,實踐他們的夢想,擁抱差異性,與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身體裡蘊藏著藝術家的靈魂!

現在,想與你的孩子一起拿起畫筆了嗎?留言告訴我你對這篇文章的想法吧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You May Also Like